TEL: 4006091118
首页 > 资讯 > 深度解析:如何才能避免留学六年,底薪两千的悲剧?
深度解析:如何才能避免留学六年,底薪两千的悲剧?
发布于:2017-09-15

前两天被一篇女生留学六年花200万卖掉家里唯一住房,回国拿2000元底薪」的文章刷屏了。

 

看完后我颇有感触,很多学生也被吓得一脸惶恐过来问我:Simon啊,看到了吗,是不是不能回国啦!?

 

于是想就这个话题聊一聊。到底怎样的操作,才能够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,以及到底要不要回国的问题。

 

先从我自己的故事说起吧:

 

2011年年底,还记得那是我刚回国的第一份工作面试。当时在准备转行,面试了一家在上海的法国广告公司。快结束了,看起来深不可测的HR问我:小朱,你薪水期待是多少呀?

 

我左算右算,战战兢兢的说:一万?

 

那位HR笑了:小朱,你看,专业既不对口,经验又一片空白。我这里有大批985,211的对口学生,还有广告公司实习经验,开口只要5000一个月,你觉得我应该怎么选?

 

从写字楼里面出来后,我有点惆怅。放着在加拿大7万加元的年薪不拿,回来1万人民币月薪的工作都找不到。

 

回国这步棋,是不是走错了?我一度有点怀疑人生。

 

 

 

腾笼换鸟,岂不快哉?

 

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,你的第一份薪水就像一个船锚,会为你的长期薪资定下基调。

 

而你的浮动市场价值则取决于你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更迭。

 

同样的一份工作,如果你能做,分分钟有10个人能顶替你,甚至比你还便宜,那你还谈何溢价?能保住饭碗就谢天谢地了。

 

这和你晒多少太阳,流多少汗,加班与否,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
 

海归也是人,首先得有人愿意为你买单,你才能够称得上叫人才。

 

你问我中国缺不缺人才?我回答肯定缺。这么大一个国家在产业迭代和行业细分的黄金年代,能不缺人才吗?

 

但缺的是有核心竞争力和职场溢价的中高端人才。而entry level的刚毕业大学生,光2017年就有749万。你一定要和他们正面竞争,请问你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哪里?

 

在这个时代,没人会单纯为你的海归身份买单,你必须为自己赋予另外的价值。

 

好了,下面我为大家算笔账:

 

个体差异太大,我们抛开不谈,只来对比中美两国的整体数据:

  • 我的老东家Korn/Ferry(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) 2017的最新统计,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全国平均起薪是$49,785美金(所有行业)。

  • 而根据Boss直聘的统计,2016年毕业回国工作的美国留学生实际平均月薪为7085元人民币,年薪合$12,886美金(所有行业)。

 

一前一后是3.86倍的差距啊同学们!

 

这意味着什么? 意味着只要你能先在美国工作一年,然后回国哪怕是平移,你的薪资立马就能涨286%。

 

286%啊!放眼望去,哪种跳槽机会能给到你这么高的增长率?None!

 

美国是这样,加拿大、澳洲、英国、新加坡、日本,都是一样的道理。只要你不是去朝鲜或柬埔寨留学,这都是你职场跃迁的最好捷径。

 

迈出海外职场第一步,就是如此值钱。

 

面对这种人生难得的机会,你选择一毕业就回国,我都替你觉得可惜。

 

有的同学可能会质疑了,你怎么就能保证国内有公司愿意当接盘侠呢?你怎么能保证他们不拼命压低我工资呢?

 

我当然不能保证了。你万一要是扶不上墙的烂泥,我有什么办法?

 

任何公司都不傻,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但如果你已经在其他国家的职场验证了自己的价值,有公司为你买单,那只要你是有真本事,就一定会有下一家公司为你买单。

 

我经历过好几次中资企业北美招人的浪潮,从金融到科技,从汽车到制造业,开出的价码都让人根本无法拒绝,甚至还送房送车送户口,你真的不用替他们担心这一点。

 

当然这一切的成立,自身有本事都是大前提,可不是说你只要在国外随便瞎混一两年就能蒙混过关了,而是要有获取实打实的溢价资本。随便举几个例子:

 

  • 在澳洲深度参与了一项生物技术从研发到市场化的过程。

  • 在美国某科技行业的顶尖公司总部中磨练了几年。

  • 具有帮助某欧洲零售品牌开拓新兴市场的一手经验和成功案例。

  • 在日本师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。

 

这些才是你回国后和别人竞争的护城河,是不可被复制的壁垒,是让对手只能干瞪眼的资本。

 

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,再重复一遍。

 

只有这些,凝聚在你的身上,配上你那被资本主义国度腐蚀过的沧桑感,才能成就你的个人溢价。

 

听起来真的很美好啊。利用空间和市场的横向变化,一张机票,就能完成职场跃迁。

 

腾笼换鸟,岂不快哉?

 

 

 

小步快跑,方知远方?

 

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没错,又到了说这句话的时候了。

 

我之所以会抛出硬币的反面,是因为华人在海外职场所面临的职场天花板,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
 

如果你志存高远心怀远方,理想是纵横商界成为CEO,做到挥斥方遒一呼百应,那回国发展确实是不二之选。

 

一心留在海外,长期和语言、文化以及民族差异死磕,不是不行,只是我看过太多失意的案例。

 

那如果早晚都是要回国,是不是越早越好呢?

 

这个问题取决于你是否明确你的早期职业发展方向。

 

比如我,在毕业的时候只知道自己不想留在北美做工程师。但具体擅长什么行业、喜欢什么职能,并没有很清楚的方向。

 

所以我选择回国,是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在短期内尝试不同的工作,通过小步快跑、快速迭代的方式,迅速的试错,找到自己的passion.

 

我在那半年内陆续尝试了咨询、金融分析、软件销售,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。如同乔布斯所言:keep looking, don’t settle.

 

而假设当初的我选择了直接留在海外,我一定没有勇气和魄力去不断的打破现状,也做不到发现工作不喜欢就拍屁股裸辞。我可能会守着那张得来不易的offer,做到做不动为止。

 

没办法,初入职场的留学生,在别人的国度,就是没有这种底气和奢侈度。

 

而后我发现,很多朋友和同学确实卡在了这点上,他们即便告诉我不喜欢当下的工作,也可能为了工资为了绿卡/枫叶卡久久没有勇气辞职。

 

直到职业路径已经初步定型,这时候想转行时却发现为时晚矣。小步快跑变成了不可企及的奢望。

 

所以,如果你像我当初一样,迷惘而不自知。拼着一腔热血想在不同的行业尝试一番,以确保自己长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那么,毕业就回国可能是对你更好的路径。

 

毕竟,在自己的主场,你切换起来会得心应手的多。

 

而如果你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场真爱,并且胸有成竹心无旁骛,那么恭喜你,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了,勇敢的留下吧。

 

不管你是设计师还是面点师,程序员还是饲养员,我只想说: Go for it!

 

所以,一张机票,286%的薪资涨幅,你愿意吗?